文/哲仕超级购买理由战略公司
在条件反射那一章里面我们讲到过“规模决定信号的强度”。
现在我们具体来讲一讲我们的品牌在做自己的视觉规划时,对强势的要求到底有多重要。
同样的产品,放一个,和堆场一个大堆头,它对你的刺激性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谁更会被先发现以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是同样两个情况都是被发现的前提下,堆头矩阵的产品,会对你产生无形的心理作用,这就是强势的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被很多产品所掌握。
但这一节,我们讲强势,不讲陈列上的强势,而是讲一讲品牌在自己本身的品牌设计这个环节,就要考虑到视觉上的强势。要将这种强势原则,不仅体现在产品陈列上,更要贯穿到我们品牌和产品营销的方方面面,包括LOGO设计、战略图形、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
产品堆头能对你产生无形的心理作用。这种心理作用再具体一点,就是强制性。它有在潜意识层面具有强制你行动的力量。什么是大创意,有一个最简单的大创意方法,就是将简单的东西做出规模感,规模感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产品堆头的原理就是将一个简单的产品堆成了规模感,信号瞬间就强了无数倍。
这种效果,在我们看阅兵的时候就特别好理解,一个简单的正步走,通过整齐的复制成规模后,给到我们的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一个人踢正步,感染不到你,一千人整齐的在你面前踢正步,就能强制性感染你。
如果将这种原理放在设计上面,也特别简单,比如我们将产品的LOGO或者其他的品牌视觉符号在包装和广告中一定要懂得放大或者用矩阵视觉出现,是一样的原理,这样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形成这样的强制性力量。
所以我们经常和哲仕的客户强调,讲我们的核心内容放大是设计中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技术。简单,是操作上非常简单实用;难,是难在还有大部分设计师和企业,到现在为止都还没认识到这种放大的力量原理。
我将这一节的标题命名为“要强势,不要装饰!”就是因为很多的企业在做自己的广告或者包装设计,设计师更多的考虑是如何让企业的产品和广告去保持“协调”,最后是协调了,但协调到成了装饰,成了配角,设计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追求“协调”的思维,其实就是一种追求什么东西都要顺应人们视觉习惯的思维,要追求视觉舒适,其实换种说法就等于在说要追求刺激最小化差不多,这就是一个误区。
追求视觉舒适,是一个在传播上非常常见的误区,我不是反对产品的设计要好看,但是在一份设计中,好看不是支撑传播的要素,很多人在对一份设计做评价时经常会用“LOGO太大了,有点怪”、“颜色太单一了,有点单调!”这样的词,就是因为那个设计没有适应他的视觉习惯。不适应视觉习惯的设计不能说它就是不好的设计,相反,人的视觉习惯都是通过设计让它习惯过来的。
放大设计方案中的核心内容,不要被视觉“协调”的思维限制;同样的道理,放到货架上来说,我们的产品包装也要考虑到在一个货架视觉范围内“最大化”,什么意思呢,就是比如一个货架上是十个相等的格子,每个格子上放着不同的品牌产品,在这种相等的情况下,如何能让消费者在正常情况下最大化地先注意到我们的产品?
也有一个方法,就是同等的大小,就比颜色纯度。在人的视觉里面,货架上十个格式是分成了十份,但是格子里的包装设计,如果你又使用了多种颜色,那就等于将格子又分成了很多份更小的格子。但是如果反过来,有人将自己的产品包装颜色用的是一个大片的纯色,比如像可口可乐一样的纯红色,百事可乐一样的纯蓝色,它就等于将自己的格子最大化使用了,相对更容易被注意到。
这样大家是不是感觉很简单?是的,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做,因为第一关就过不去,就是在做设计方案时大家会觉得设计不太协调!太单调了,一开始总会觉得不是最好看的!于是开始在自己的方案中开始往里面添加颜色,直到把自己的“广告位”拆个稀巴烂。
在街道上,设计自己的店面招牌时,也同样要考虑这点。要尽量用一个强势的色彩,或者说要将自己品牌的颜色最大化地使用到最强势的程度。自己的招牌位置有多大面积就应该用多大面积地保持一种自己的颜色。
这样做也是为了站在整条街道上来说,最大化地将自己的店面最快地让消费者发现。
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被“考虑协调”的思维误导了。有的人设计自己的招牌时,他跑去考虑要和自己旁边的店协调,这就是典型的陪衬思维。你要的不是协调,不是做配角,而是要永远考虑如何在一个视野范围内成为主角。
设计方案,在设计时,不要考虑装饰,先要做到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