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仕超级购买理由战略公司
专门把“生”和“俗”这个部分独立拿出来讲,是因为它是一个坑,这个坑里埋葬了不少的企业营销预算,而且还在一直继续白白浪费着不少企业巨额的广告传播费用。
那些掉坑里的企业,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避俗求生”!
先说“避俗”,就是在给品牌或者产品命名时总是特别纠结一个问题:会不会太俗气了?生怕名字不够高大上,凡是大家熟悉的名字,他就觉得不行,觉得太俗气了!这就是倒置本末,方向跑反了。
不管是品牌还是产品的名字,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名字是用来跟消费者沟通的。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要做一个到哪都能快速地受大家欢迎的人,那一定得是一个入乡随俗的人,这个随俗的道理就是要让大家觉得亲切,觉得似曾相识,这才能做到低成本与大家发生关系的目的。
正如很多成功的品牌名字一样,大多数名字在未使用前,都是一些大家看来人人都熟悉、都听过、很“俗气”的名字,比如“苹果”“小米”,这样的名字优势在哪里?在好叫、好记!但要是放在“避俗”的企业里面,他们会说“小米”“苹果”这样的名字和他们做的手机行业有什么关系呢?完全是一个不合格的名字!这样的名字要让他们企业去决策,一定会被“干”掉,根本通过不了。他们会有一万个理由证明它太“俗”:这样的名字没内涵、没文化、没意义!紧接着就开始掉入另外一个寻找意义的坑里面去了。
再说“求生”,这个求生不是平时大家理解的那个求生,而是追求陌生。追求大家没听过、没见过的名字。你说这种思维取向怪不怪?站在传播与营销的角度看,这种“求生”就直接等于是求死!但他们不这样认为,他们“求生”的本质还是为了和上面“避俗”的目的一样,要追求高大上,追求与众不同,却忽略了这个做法会直接导致企业传播成本提高数倍,甚至是数十倍。这难道和求死有很大区别吗?
我见过一个牌子,店面的招牌上就是一个“枠(huà)”字(我在打这个字的时候是在百度复制下来的,原谅我在这之前都不知道它的读音)。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店的名称原来是叫“木九十”,本来这个名字本身的记忆和传播成本就已经很高了,但估计是当时的LOGO设计师为了发挥展示自己的“创意”,把“木九十”直接设计成了一个“枠”字,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这下我不仅记不住了,而且读都读不出来了。
可能有人为了证明这是正确的,还会强辞说,你不是印象深刻才拿他做例子的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要知道,我是为了整理这个题目,才去百度搜索、了解它是怎么读的,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会花出这样一段时间成本去专门研究一个品牌的名字怎么读的吗?这个做法,简单点说,是活生生把传播者都变成了盲人和哑巴!这对企业的传播成本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坑吗?